Leyu·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企业如何助力实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目前,“碳达峰碳中和”已经纳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并成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
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提出,希望金融机构能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因素纳入决策过程。此后,ESG 逐步成为国际社会衡量经济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为主要的三个维度。同时,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其亲环境行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采取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ESG视阈下,ESG评级评分在对于企业金融活动的影响中构成了对于企业外部的环境规制,企业亲环境行为不仅体现了对环境的责任感,也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ESG理念出发,思考如何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广泛收集、分类整合、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相关后研究,本团队发现当前对于企业亲环境行为的测量指标体系较少,大部分对于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多停留于定性层面,于是本团队借鉴参考了大量关于企业绿色行为、企业绿色创新、亲环境行为的测度体系,为企业亲环境行为设计了一套详细的测定量表。相比于其他的测度体系,该量表更加关注衡量企业在能源效率、废物管理、水资源管理、碳足迹和生态影响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这些量表,企业可以更精确地量化其环保行为,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持续改进。
理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的发展,而从企业亲环境行为的改进中推进“双碳”目标将是企业发展在外部环境规制中逐步演化的另一范式,本团队基于现有的企业亲环境行为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以下的应用对策:
企业首先可通过提升能源效率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对于传统工业制造业企业而言,主要包括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能源结构、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等。同时,绿色转型要求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开发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电能、太阳能、风能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具体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内部驱动力,通过投资研发清洁高效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企业不仅能够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还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推动循环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策略之一。企业应加强物料的回收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通过设计环保产品,提倡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可再利用性,企业能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降低环境影响。此外,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绿色监督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在生产销售全过程实现清晰透明的监督机制。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如ISO 14001等,并在我国环境保律法规、环境治理指导意见Leyu·乐鱼官网、地方环境管理政策的指导下,制定明确的环保政策和目标。通过定期检测排放物、持续监控能源消耗、精确评估资源使用效率,来确保环境绩效的稳步改进。在此基础上Leyu·乐鱼官网,企业应当设立一系列绿色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环保意识与能力,积极促进员工亲环境行为。最终通过系统规划、完整实施环保措施,达到企业内部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的良好效果。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企业亲环境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要在自身运营中实现环保,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环境保护宣传等。此外,企业可以主动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辅助绿色政策落地。通过鼓励公众参与,提高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认知和选择,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整个社会的绿色转型。
从政府层面出发,加强政策引导和建立市场机制对于激励企业亲环境行为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立法、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企业采用环保技术与绿色生产方式。例如,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提供补贴,对环境保护指标表现优异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Leyu·乐鱼官网。这样的经济激励可以使企业在考虑成本时更倾向于选择环保选项。另外,建立健全的绿色金融体系和碳交易市场,可以为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能够为环保项目提供专项资金。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企业能够在市场上买卖排放额度,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还能够为低碳技术的投资和应用提供经济激励。
在ESG视阈下,企业亲环境行为不仅是对环境责任的回应,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提升能源效率、推动循环经济、研发创新技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履行社会责任以及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配合,企业可以在实现自身商业目标的同时,为全球“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未来的企业将更多地被视为社会和环境进步的伙伴,而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追求者。(胡志伟,戴汉武,李亚君,杨婷雯,齐锦桓;本成果属于“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41394]”阶段性成果)